最新消息

關於CMM雜誌的最新報導訊息

企業如何消化工業4.0爆發的巨大能量?

Want create site? Find Free WordPress Themes and plugins.
中德雙方正在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框架下就“工業 4.0”領域的標準化議題進行討論,積極在歐洲參與智慧 生產的解決方案開發。
同時,西門子、博世力士樂、庫卡機器人等力推“工業 4.0”的德國企業也在中國大力開拓市場,針對中國客戶 需求推廣智能生產相關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漢諾威信息通信展負責人奧利弗·弗雷澤表示,德國在機 械製造、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是全球領軍,但信息技術是 其相對弱項,因此必須與外國開展合作。而中國是全球 規模最大的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增長最快的消費和應用市場。

一、產品製造智能化 
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進步正在讓工業從保障安全轉向自動化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談論工業 4.0。自動化、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信息物理融合 系統……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蒸汽機一樣,
工業 4.0自帶的標籤非常多。其實,工業4.0是德國政府在《德 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德國人的目標是: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 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能工廠,
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
他們的心願清單非常豐富。但是我們要知道,工業4.0 絕不只是一個呆板的目標,更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術語,它已經以不可抵擋之勢橫掃全球。
據預測,由於商界的內部聯繫得到了強化,所以工業 4.0會讓整個生產過程受益良多,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智慧工廠會取代手工工廠。
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強化了工廠管理層和底層工人之間 的聯繫。他們可以實時操控製造流程,並基於聯網機 器給的回饋,做出去中心化的決定。
除此,這些技術 還從源頭上改良了產品設計的方式,同時改變了大規 模生產的需求以及產品生命週期。
不可否認的是,物聯網對工業4.0的發軔和進步非常 重要——聯網設備的傳感器會實時收集數據,這些數 據可以說明公司優化產品製造的過程。
像專家系統、數字助手以及自動設備這樣的智能機器 正在改變產品製造的流程。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方 面的進步正在讓工業從保障安全轉向自動化發展。
毫無疑問,這些新興技術會對僱員帶來很多負面影 響,但是公司也會尋求讓工人和計算機共同工作的方法。技術已經到位,公司也能夠迅速適應業界發生的 變化,工業4.0的未來看起來非常明朗。
工業4.0的影響雖然不是實時的,但相信在目睹了這 樣的上升趨勢後,更多公司會希望把握時機進行投 資,要不然,它們就要被這波大浪打在沙灘上了。
二、成本進一步下降
波士頓諮詢公司推出的新報告《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製造業發展前景》指出,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操作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制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報告認為,在中國,工業4.0帶來的收益主要體現在 生產效率提升上。未來5-10年間,越來越多的本土 公司會遵循工業4.0時代的要求發展,這將提升國內 製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
轉換成本(不包括材料成本)的提升幅度為1525%。如果將材料成本考慮在內,那麼能實現5-8% 的提升幅度。
報告強調,工業4.0將對勞動力產生重大影響,大力 改變產業工人完成工作的方式,對工人的技能需求卻 有重大變化。未來會出現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淘汰一 些過時的崗位。生產企業將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人和 其他一些先進技術來輔助人工。
這就意味著勞動強度大的常規工作崗位會不斷減少, 而更多的工作崗位需要具備靈活應對、解決問題和提 出定制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三、生產效率提升25%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研究報告稱,使用工業4.0 新技術能將中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高達25%,由此可額外創造6萬億元人民幣的附加值,並影響上百萬從業人員的工作。
該報告指出,目前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公司都在大力 推廣和採用工業4.0技術。在未來5至10年間,工業4.0將徹底變革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設計、製造、運營和服務流程,
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操作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制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報告稱:“在中國,工業4.0帶來的收益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提升上,未來5至10年間,越來越多的本土公司會遵循工業4.0時代的要求發展,這將提升中國製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
波士頓諮詢合夥人、運營專項大中華區負責人杜偉表示:“中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可充分利用其領先的互聯網生態系統來加快對先進技術的運用,並創建完全數字化的產業鏈。
中國企業和政府必須密切合作,對專家和員工的教育培訓進行持續性投入,把握工業4.0帶來的寶貴機遇。”

四、企業如何走工業4.0 
工業化時代(2.0時代)的本質屬性之一是大規模、 標準化生產,這個時代的大批量、標準化訂單,在工業3.0時代已有減少趨勢,在4.0時代肯定會明顯減少,但不見得會完全消失。用戶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 求是企業生產和發展永遠的驅動力,因此,也是工業 4.0的引擎。
基於這個出發點,工業4.0首先要解決的是,基於互聯網技術,在線和線下融合,能充分對應各種訂單, 尤其是個性化訂單,由工業3.0時代的銷售自動化發展而來的銷售智能化系統。有了智能用戶需求分析系 統和智能銷售系統,作為工業4.0基核的智能製造才 有意義,才有依托,才有歸屬。
但目前,在對工業4.0汗牛充棟的論述中,極度缺乏 對這兩個智能係統的研究和闡述。而沒有這兩個系 統,智能製造就有可能是“為製造而製造”,陷入自 我欣賞的封閉體系,而這歷史已經證明,是最危險的 “資本投資模型”。
特別需要說明的,這裡“系統”兩字,不僅僅限於IT和網絡技術意義上的信息化系統,還包括這個系統所 服務的業務流程、組織和人的能力,一個完整的體系。
如果把智能機器人,把傳感器,把RFID,把人機界面 等比喻成人的肢體或末梢神經系統,那麼工業4.0的 中樞神經指揮系統,應該是互聯網數字總線系統與互聯網的製造執行系統。
決定個性化訂單怎麼走,從用戶那裡是走向虛擬設 計,還是直接走向智慧生產,還是直接到智慧物流, 主要不是由機器人或傳感器說了算,而是由這個智能​總線系統或MES說了算。雖然機器人、傳感器,
這些末梢系統非常重要,甚至也可能具有“自應激反應”功能,但機機互聯也好, 機物互聯也好,人機互聯也好,最終的決策,還是要匯聚在這個大腦指揮系統。儘管計算可能是分佈的,
但計算出的數據結果,基於結果所形成的決策分析必 須是統一的。 ■
 
 
Did you find apk for android? You can find new Free Android Games and apps.
Appearance
Layout
Element Style
Accent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