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
介紹 |
漁人碼頭 |
漁人碼頭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的右岸 ,東有綿延的大屯山脈,西南邊則 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相望。漁人碼 頭原為淡水第二漁港,行政院農委 會漁業署與台北縣政府聯合推動將 漁港功能多元化,邁向未來產業、 旅遊、文化等功能的港口。 |
淡水老街 |
淡水老街位於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一帶,鄰近淡水捷運站,由於交通方便,因此淡水老街每到假日總是人山人海,為全家出遊、三五朋友逛街的好地方,淡水老街也集美食、小吃、老街為一身,近年來淡水老街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藝品店進駐,也營造出民俗色彩與懷舊風味。 |
關渡大橋 |
關渡大橋位於臺北縣淡水區福德里與八里區龍源里之間,鮮紅美麗的外型常吸引無數遊客的目光,成為淡水區一個美麗的地標!目前橋上設有觀景步道,遊客可在橋上細賞淡水河岸風情! |
滬尾炮台 |
建造於清光緒12年(1886年),乃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的,門額上仍保留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四個大字,是國家第二級古蹟 |
紅毛城 |
紅毛城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又稱做『滬尾城』,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為國家一級古蹟。 |
真理大學 |
理學堂位於真理街4巷底,在真理大學(原淡水工商專校)內,又稱為牛津學堂。西元1880年,馬偕牧師在此籌蓋校舍,開設學堂,並題名為牛津。當時課程除了神學外,尚有各種現代課程,成為外人在台推行新式教育的開創者。
|
淡水風光——淡水區位於新北市西北沿海處、淡水河出海口,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淡水擁有風光美麗的山水景色,自古即為台灣八景之一並有『東方威尼斯』的美名,昔日更是台灣第一大港;淡水一詞在昔日是淡水河口和淡水港的總稱,甚至是包含整個台灣北部,而滬尾一詞則是一個平埔聚落的名稱,音為『Hoba』、意為河口,漢人將它翻譯為滬尾,1860年天津條約淡水為開放港口之一並徵收關稅,雞籠也成為淡水的外口,這兩個地方變成為外國商人聚集之處,逐漸地各國商行到淡水貿易,成為西方文化當入台灣的窗口。
漁人碼頭——淡水漁人碼頭迷人之處 淡水漁人碼頭原只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港,如今,漁人碼頭不但擁有一座美輪美奐的浮動碼頭,其中漁人碼頭最著名的景點,就是330多公尺的木棧道、堤岸咖啡和超大的港區公園,構成一個環狀動線,讓人們可以完整流暢的體驗漁港風情,站在步道遠眺對面的觀音山和出海口盡頭的台灣海峽,看著夕陽從水平面上緩緩落下,美景之盛,令人流連忘返。
紅毛城 ——紅毛城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又稱做『滬尾城』,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為國家一級古蹟。清朝康熙時期,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1867年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終於在西元1980年將紅毛城正式收歸台灣,現在紅毛城園區也成為民眾淡水旅遊的好去處。
淡水老街——淡水老街位於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一帶,鄰近淡水捷運站,由於交通方便,因此淡水老街每到假日總是人山人海,為全家出遊、三五朋友逛街的好地方,淡水老街也集美食、小吃、老街為一身,近年來淡水老街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藝品店進駐,也營造出民俗色彩與懷舊風味。
關渡大橋 ——關渡大橋位於臺北縣淡水區福德里與八里區龍源里之間,鮮紅美麗的外型常吸引無數遊客的目光,成為淡水區一個美麗的地標!關渡大橋1978年開始興建,1983年完工,長539公尺、寬19公尺,係利用國人自創的「潮汐架設法」,於滿潮時利用駁船把橋體運到橋位,等落潮時橋體就可以自動安放在事先築好的橋墩上,非常經濟安全。 目前橋上設有觀景步道,遊客可在橋上細賞淡水河岸風情!。
真理大學 ——理學堂位於真理街4巷底,在真理大學(原淡水工商專校)內,又稱為牛津學堂。西元1880年,馬偕牧師在此籌蓋校舍,開設學堂,並題名為牛津。當時課程除了神學外,尚有各種現代課程,成為外人在台推行新式教育的開創者。該棟建築結合中西藝術,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民俗色彩,值得一再玩味鑑賞。
淡水忠烈祠——淡水忠烈祠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滬尾砲台旁,青翠的古松環繞著一座供奉先烈的祠堂,簡樸中帶著清麗,亦是淡水八景之一,為一處踏青觀景的好去處!美景之盛,令人流連忘返。